1、电动汽车充电机的充电机行业状况
1、基本情况:
1)、电动自行车、低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
目前的电动车以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和低端的电动汽车为主,也有部分试运行的高端电动公交车,前者是社会自然需求的结果,后者是政策支持的结果。这些电动车基本都是满足短程出行或运输的需要,充电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使用者自己解决。
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发展反映了广大国民强烈改善交通工具的强烈意愿,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含电动汽车)必然为成为广大国民的首选交通工具。
2)、高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已经启动
由于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现实需要和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中远期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汽车厂在积极研究和推广电动汽车,而中国能源结构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压力更是促动近期的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政策一出,万马奔腾。目前已有比亚迪、奇瑞、众泰、福田等十几个电动汽车厂生产出电动汽车,其它厂家也将在2010年底或2011年初集中推出电动汽车产品。而外资和合资品牌的电动汽车也纷纷推出性能优良、外观时尚的新能源电池抢占中国市场。
国家发展汽车工业发展规划的电动汽车基本是指能够进行远途运行和时速达到80公里以上的的电动轿车和电动大巴车。目前多指锂电池电动汽车和双动力汽车(燃油+氢或锂电)。
3)、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致使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成为必然
新型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容量较大(小型车普遍采用锂电池),充满电所需的功率较大,尤其是快速充电时所需的瞬时功率单车达到上百千瓦,非专线电网难以承受。必须铺设专门电缆建设专业充电站或建设储能快速充电站。
如果没有快速充电站的支持,仅仅依靠夜间停车慢速充电(约10几个小时)是不能满足出行和营运需要的。
4)、商业型高端电动汽车充电站尚未出现
2008年至2010年,在国家提供资金的情况下,目前只有少数供内部(公交为主)使用的样板型充电站,其中主要表现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而用于为商业型电动汽车提供快速充电的商用充电站尚未出现。
2、政策主导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情况
“十二五”期间,国内电动汽车用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将超百亿元,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能源企业将主导这一巨额投资。同时,工信部也将推动制定国家标准,统一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加速推进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将达25个,按照这样的推广规模,到2015年,中国将建成2000个包括整车充电和电池更换模式在内的两类充电站及40万个充电桩。这只是在大规模商业示范阶段的科技规划,并非产业规划。另据国家电网披露的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仅国家电网计划建设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就达到4000座,到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站将达到10000座。
刚刚过去的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在有营业区的27家网省公司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拟建公用充电站75座、交流充电桩6209台以及部分电池更换站。
根据国家电网的这一规划,截至10年年底,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规模已达到3亿元,2011年,国家电网将在环渤海和长三角两个区域建设跨城际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充换电站2351座,充电桩22万个,为电动汽车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服务。未来5年投资140亿元,2016年到2020年间再投资180亿元,到2020年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将达到320亿元。
业内专家预测,2013年以后电动汽车才可能达到5%的年新车销售渗透率,这除了要求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能;降低电动汽车与习惯汽车价格的差距外,还需要主要城市能够配备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例如在停车场及主要街道上安装充电桩。
充电及更换电池所需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先决条件。由于看到充电站建设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的市场机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中海油等能源企业已正式宣布进入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领域,现在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各地政府和企业的热忱非常高涨。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统一标准。当前各个厂家采用的标准都是抄国外的,正处于建设初期,标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总结,这期间总要经历推荐性标准的过程,主导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都采取了各自的标准。北京、深圳、合肥各地也都分别出台了不同的充电站地方标准,各地建设的充电站接口各不相同,互不通用。这意味着在标准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开始建设的充电设施,有的可能以后得推倒重来,这势必将造成一部分浪费。也充分说明电动汽车充电机正处于行业初级阶段。
上述这种情况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2010年1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公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等三项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分工上,国家能源局将主要负责充电设施的布局、选址和建设规模,工信部将主要负责统一充电设备标准和充电接口标准,在这方面,汽车企业原先都各自为战,今后这种局面将得到改变。”可以预见,标准的统一无疑将加速充电站的普及与推广,而充电站的建设必然会用到电动汽车充电机,尤其是性能优良对电网污染小的高性能绿色充电机。
2、2020年高考填志愿,有什么热门的工学类专业建议填报?
工科专业推荐“新基建”项目相关专业!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啊,站在行业风口看之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基建”概念的诞生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谈及2019年工作任务时,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2019年,国家更是通过一连串的会议,极大地强调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新基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新基建的具体领域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围绕七大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IDC)、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与习惯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行业融合了我国一系列先进技术。拿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举例,它应用了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的技术,所采用的动力装置,涉及储能、供电、充电模式,轮轨的新材料应用,列车的自动运行和控制系统,含有很多技术创新。又比如,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都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涉及的专业类有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数学类等。2020年七大领域“新基建”年内投资规模约1.2万亿,虽然体量很小,仅占2019年基建投资完成额比重的6.6%,但对推动未来经济结构转型意义重大。
储能技术
如果学生想要把握新基建的风口,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会更好呢?我们以高速铁路和城际轨交、新能源充电桩为例,这些领域都会用到的储能技术、自动化技术,那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计划(2020-2024)》。在计划中,针对我国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储能技术发展从试点建设向大规模产业应用加快推进,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等学校面向能源革命战略需求,培育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在储能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基础性研究成果,在部分相关学科实现了原创性关键突破。但同时也要看到,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相关学科专业尚待健全,特别是学科专业壁垒急需突破。提出了出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学科体系日趋完备,本硕博人才培养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推动建设若干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建设一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储能技术关键环节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效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